管理好前面,才不容易俾人搞後面。
由6月9日開始,有一個有趣的現象。6月9日後,有部份朋友的社交媒體已經停止更新,有部份朋友很久沒有更新的,又突然不停更新。打開臉書(我認我係老野),整個香港社會好像只有一個話題,就是反送中。每天各大傳媒也有長達數小時的政總現場直播,每晚也有近萬市民在灣仔金鐘一帶集會,香港好像沒有了燈紅酒綠,在年輕的一群(30歲樓下的),集會成為了他們的夜生活,這對香港經濟定必已造成影響。然而我上一篇文章也有提過,責任在哪呢?自己睇返上一篇文章吧!
在我還年輕的時候,我跟身邊也同樣年輕的朋友經常埋怨那些所謂公司高層憑什麼每個月拿著比我們高十幾倍的薪水,每天指手劃腳不做實事,而真正落手落腳的我們,一天做到死才拿幾百元。多年後我當然明白管理層值錢的理由和背後的責任,也因為近日警民關係再跌到低點,加上有讀者再提到「組織管理」這個問題,令我也希望有系統地講講這個話題,不論是公司或者政府,管理層/政策制定者一個管理方針,可以令一間公司/組織的結構造成重大改變,一間公司是龍是蟲,就在你一句說話,一念之間。
你用什麼去吸引人, 就會吸引什麼人來
呢點其實係我在情場發現,再運用到職場的。所以一個良好的管理者,大多都有一個美滿家庭。我之前也說過,香港男人最蠢了!一邊說我們的港女拜金,但你到各大Speed Dating活動,或者朋友間的聯誼聚會,一見到目標,往往就是大Show自己的「行頭」,有車有樓,百萬年薪。這就是你如何去將自己Positioning,就是吸引到什麼人來approach你。公司同樣,你擺一個什麼樣的Positioning出來,就有什麼人Apply這份工作,當同一類人充斥在公司,就會形成你公司的工作風氣,所以當公司員工乞人憎,你最應該在你公司的政策入手查找不足,除非你希望你的員工出勤時人見人憎吧!
我舉個例子,好多時一間大公司,如果是著重品牌理念,服務/產品水平好,消費者喜歡你的品牌,員工作為公司一部份也有面子,人工就算不高也不乏人才,尤其新一代。畢竟工作的滿足感很重要,公司嘛!就是要想辦法用較少的成本造出更好的服務才能發展。當你公司完全就是錢多,為了請夠人,為了要員工聽話,專門在較差的人力市場,用高薪請人。那些能力不足的人,根本不可能在自由市場拿到同樣的薪水,你肯請他,他當然高興。你要做什麼,他都不能say no!因為他根本不值這個價錢,你知道,他也知道。但他能力不高的事實並沒有改變,所以以這種方式運作,正常是不能長期運作而不倒閉的,因為服務的水準會跟不上,除非這間公司不用在市場競爭吧!但是,現實生活就是有這樣糟糕的管理方法,也有這麼一個用這種荒謬的方法來運作的組織。
錯誤施政造成矛盾
這個我希望能為我的國內朋友平反一下,這是他跟我埋怨最多的一點。就是香港人只能看到中國人很渣的面(這是他說的,不是我說的。),他說的就是中港矛盾,新移民問題。我這位朋友年紀跟我差不多大,國內出生,在美國讀大學之後到香港工作。他說他在香港經常受到冷眼,明明自己努力工作,自己搵自己駛,總有人覺得他佔香港便宜,所以他說他其實不怎麼喜歡香港人。我跟他說,你很難怪他們,因為他們在香港,只會見到一個標準的新移民公式。就是一個廿來歲的內地女子,嫁給一個香港老男人,數年後生了小孩,離了婚,住在公屋,拿著綜援。這4-5個Factor總會中3-4個,在香港人看來,內地人就是這個樣子。為什麼這些人同質性那麼高?因為「你用什麼去吸引人, 就會吸引什麼人來」。
我跟他說,我跟你認識也有一段日子,我當然知道內地也有很多好人。不過你們不會主流地被香港人看見啊!因為香港對新移民的政策,根本是在吸引全中國最喜歡佔便宜的人來,那麼會來的人,當然就大部份都是這種人了。因為香港政府不查新移民在中國的資產,所以他們來港一定是零資產的,如果你在香港土生土長,你有什麼可能零資產呢?所以香港窮人在這個遊戲玩法上一定會排後新移民後面啊!你不查,我當然不會報,這是很自然的事,換個角度說,其實政府是在鼓勵這種情況發生,如果你是這個大陸人,你會報嗎?我也不會報啦!所以某程度上,你不能怪他,因為如果有一天加拿大對香港行同一套政策,我下個月就移民到加拿大了!
香港人天天接觸這種情況,當然就對內地朋友產生了一個刻板印象,這對香港人和內地人都不好,問題並不在於雙方,而是錯誤施政造成矛盾,也就是管理者的責任。我是一個喜歡諗政策嘅人,因為政策係源頭,個頭開得好,可以減少好多不必要嘅麻煩發生。我主張「源頭減廢」,前面搞得好,咪唔洗搞咁多後面囉!一個普通公司的管理人月薪動輒是基層員工的十數倍,原因就是你一個決定,最少影響十數個員工的工作成效,這種工作槓桿,才令他們值這個價錢,管理者在出糧的同時其也最好了解一下,為什麼自己如此身居要職,是槓桿成效的能力,還是你劍橋大學的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