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為人工定分界 多角度看薪酬定價
8-9月係畢業生就業既季節,又係好似我地呢d老鬼轉工旺季既終結(因為要趕係fg湧出黎之前搞掂),人工就當然係大家想執著最緊張既一環啦,網上見到篇有關講有間公司有員工因為同工不同酬,差$500而反面兼辭職既文章,你就知道人工呢樣野係幾咁重要,$500已經可以同你開拖,唔係錢既問題,係條氣唔順既問題。咁到底人工既構成係點,定價又係點黎,今次窮生就圍繞「人工」兩個事,深入咁剖釋一下,等大家叫價之餘有d深度,唔好好似街市婆咁等個嗌字啦!
雙方的需要,構成薪酬指標的基礎
係講一樣野既構成,我地要先從基礎講起。而人之所以要打工,係因為要搵食。老細之所以要請人,都係因為要搵食,出發點係一樣既。問題係大家個立足點唔同,矛盾好容易會產生,所以無論你係邊一邊,你都最好了解埋對方既角色同利害關係,有助你作出更精明既決定。
係老細既角度,當佢要定立一個職位既薪酬水平,除左參考市場既同業出價之外,主要就係計返呢個職位可以幫公司帶黎幾多收入。好似sales呢d行業就最易計,多勞多得。就算係back office既人其實都係一樣。要幾多back office既人去back up一個sales團隊,你愈少人都back up到,你人工咪愈高囉。又由於back office比較前線sales難反映自己價值,所以經常都出現under pay既情況。呢個就係精明老闆要平衡唔同部門利益既學問所在。
係員工角度,諗既就唔係一個職位既薪酬水平,而係「自己」。一般人係點定既呢?就係用自己既生活水平黎定。你一個月要洗$10000,讀個學位用左$200000,你之後要點點點。好多時就影響到,你點先會覺得個人工係「夠」。
不要試圖在工作反映所有成本和價值
其實呢個叫價位有少少似做生意,你當自己係商品,供書教學用左幾多就係開發成本。你會唔會SET個產品售價SET到話賣幾多幾多要1年內回本?唔係唔得,但現實結果就係大多數咁諗既公司都會係1-3年內倒閉。打工打則不會倒閉,換來的就是找不到好的工作,影響前途和發展。
另外一點就係,正如窮生以前既文章都提到,老闆請人係買指定的勞動力。例如我請人做會計,我只會Pay for會計的人工。你識其他同工作冇關既野,對我黎講係冇價值,甚至係負資產。所以如果你係周身刀,你好可能經常會覺得自己係under pay,原因好簡單,就係因為份工難以用盡你有既能力。呢個時候一係你要想得通,一係你自己做老闆吧!
不同階段對薪酬看法大不同
窮生認為打工仔對人工的看重程度,應該係一個倒轉V型的圖。0~3年經驗既人係一張白紙,係描繪自己成個職業生涯既重要起點,如果人生冇乜重要轉捩點,頭3~5年你係職場學到而Skill Set會將你之後既路定左型,所以應看主未來發展而不是起薪點。到5~15年呢段時間你可以慢慢看重人工,因為你既年輕大約已經係廿尾到三十尾。事業上可能已經衝到上中層,生活成本都會因為想進修、結婚、生子……而增加。由於你既Skill Set已經定左,如果有一定成績的話也應該有不少公司會欣賞你的能力,這是一個收成期的開始。之後又會下降既原因,唔係你的人工真的下降,而係當你去到一個水平,你既收入同資產基本上你已經可以滿足到你既消費需要,到左果陣你就會傾向做有成就既野/有興趣既野多過純為錢打工。
你的定價也影響我的定價
呢個睇起上黎係阿媽係女人既觀點,其實都值得講下。當經濟好果陣,而社會又穩定果陣,大家會好放心消費,生活成本上升,要求既收入自然上升。又因為消費上升,老闆生意亦好左,都唔介入用錢留住員工,幫佢賺更多既錢。
但係以香港為例,你話係唔係經濟又好,社會又穩定?最好窮生自己認為未算好樂觀,但尤其呢兩年大家好似都好捨得消費,所以就算經濟唔算係好好,因為失業率低,就已經夠令人工扯高,對我黎講百害而無一利。從博弈的角度出發,這兩年在好市的時候儲錢,當大家都唔儲而你儲,過1-2年壞市到來。所有人因為生活壓力而降價,我說不定可以休息一下,甚至逆市擴展!所以「別人貪婪時恐懼,別人恐懼時貪婪」,講就易,做唔做到?就睇你今日準備左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