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20年】回應七十後的兩位 窮生細說我的年代
先帶個頭盔,寫呢篇文主要係因為有窮生的讀者看了黃生同李生兩篇有關世代問題的感言,向窮生查問一下睇法。因為兩篇文都係七十後分析八十後的,窮生作為八十後,也得放下一點想法,希望可以起少少作用。
又先報報年齡,我係 1988 年出世的,由於未生日,窮生仲係28歲。
窮生同意李聲揚兄所講,每一代人都或多或少有「中二病」,所以係分析世代問題既時候,窮生亦不時要提醒自己要客觀了解唔同世代既環境同情況。睇完兩位有血有肉既70後例子,不如又睇睇我呢個八十尾既小朋友呢20年點過?
我在2006年中學畢業,冇錯,我的中學之路到中五就走完了,我是第一批母語教育的失敗作品,我不會把所有責任賴到政府的頭上,窮生中學時代是比較懶的,也由於由細到大我英文都不好,最後會考分數是可以升讀中六,唯獨肥左科英文,咁大家都知道會發生咩事啦?
天無絕人之路既,窮生經過多年既HD生涯後順利升學,輾轉在2010年大學畢業,畢業的成績還不錯,也發現自己比較適合大專的學習方式。不過就是被套上,野雞畢業生、非正宗大學生呢類標籤。不過唔緊要,生活都仲要繼續的。
八十後也是兩代的狹逢
我所說既狹逢,就係七十後同九十後既狹逢。八十後既成長正正係回歸前後,七十後經歷過97前既風光,九十後懂性果陣已經係特區政府。我們讀書是英治時期,也必定錯過了滿滿員工福利的年代,我們一出來工作,就是強積金的年代,也沒有人可以趕上舊制公務員的尾班車,而我們的童年都是97前的幸福快樂。
講到同學間甚少人飛黃騰達。八十後的舊同學聚會可能跟七十後有點不同,除了出人頭地,亦都多左一班憧憬著自由自在,經歷世界、體驗世界既人,八十後睇錢唔重既人相對較多,窮生算得上半個,否則都唔會入行做設計。我呢輩人還在30歲前後,仲未可以係社會上嶄露頭角。唔講父幹,能獨立出來唔使憂柴憂米既人,5隻手指數得哂。所謂撈得掂既人,就是在大公司當個中層之類,月入5萬元。用爸爸給他的首期上車,月月供樓,為不到2歲的孩子儲教育基金而成為窮忙族,他的生活大概比窮生還要苦。
八十後的掙扎 九十後的妥協
生於八十年代的未期,窮生比較能接觸得到九十後,對九十後的問題未有咁易OUT。 黃偉豪兄所說八,九十後因為一早已感受到九七後的巨大變化,領悟到「認真便輸了」的真締,所以可以孤注一擲。這個是很涼薄的說法,同樣道理,北韓人沒有經歷有希望的年代又是否真的"我們最幸福"?因為你經歷過有努力便自然有回報而日子,就能為你不能適應新遊戲規則的後知後覺找藉口了嗎?
所謂一代慘過一代,就是因為新遊戲規則轉得愈來愈快,你今日概嘆五六十後繞過「七十後」把權力直接交給較年青,而在經驗和實力上,對他們較少威脅的八,九十後。我地呢代人面對既,已經係來自大陸一批批同代既競爭對手,七十後今日因為要追上時代,逗住十萬八萬人工,學習使用facebook做宣傳。我地已經要為左snapchat既失勢而忙著找尋下一個新的平台了。
冇錯,而家既年輕人既失望同憤怒的確好大部分源自於,舊有既所謂「上流方程式」,已經完全唔可以套用到自己身上。而八十後普遍傾向失望而「我拒絕跟呢個規則」,九十後傾向憤怒面「我唯有跟呢個規則」。可能係因為九十後的情況更差了。
也令他們連自己的人生都要放棄了,我感恩自己生於八十年代而非九十年代,起碼我還沒有放棄,好彩我沒有放棄。
買唔到樓成八九十後人生最挫敗議題
因為香港樓市既瘋狂,令到八九十後變成香港有歷以來覺得買樓最重要既一代人。係呢度要自嘲一下,其實身為八十尾既窮生係錯過2013年的買樓機會的。當時的我有能力係博盡上車,可惜因為對生活的憧憬沒有這樣做。不過至少我都唔係完全冇收獲,起碼呢幾年我學左好多野,我有左自己份工以外既事業。去到2017年既今日,我就算已經有能力從容上車也完全放棄在香港置業,轉為把資金投資到股票、甚至海外房地產也在考慮之列。窮生自覺係幸運既一群,但係其他冇咁好彩既八九十後呢?佢地除左換多幾次日本旅行,又可以換到咩?
九十後抗拒內地人的原因
如有興趣可以在4:00開始聽。
窮生除了回應黃偉豪兄同李聲揚兄之外,都想同最後一段回應埋蕭若元先生,蕭生係既最新蕭析提到,因為大陸人大量黎香港,令好多香港人造成不便,年輕人就將自己生活既唔如意放左係大陸人身上。
其實蕭生可能比較少接觸比較窮既人,窮生曾係公屋生活多年,其實內地人對呢對後生仔既影響係深入生活每一部分的,包括公屋輪候、學位、就職、樓價,甚至係行出街好多舖頭為左招待大陸人而面目全非,都係切切實實影響到年輕人既生涯規劃,令上流機會減少。當然有年輕人會做月光族之後呻買唔到樓,但呢D影響係切切實實困擾兩代年輕人。
窮生成日都係自己fans page提醒年輕網友,有苦自己知,亦要易地而處理解唔同年代都有佢地困難既地方,心態第一,技術次之。窮生對呢講說話既肯定係始終不變,對上一代,窮生要講既係虛心學習。對八九十後要講既野,既然出左世就有返多少體育精神,共勉之。